翻譯社

以色列指揮家丹尼爾.鮑伊可(Daniel Boico)上周日(5月28日)在國家音樂廳,與俄國鋼琴家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和國家交響樂團(NSO)首度合作演出,於上周六(5月27日)接受《蘋果》專訪,談到自己對音樂欣賞的想法以及指揮藝術的理念。鮑伊可1969年出生於以色列,父親是艾芬.鮑伊可(Efim Boico)是俄國猶太裔小提琴家,曾擔任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第二小提琴首席與台拉維夫弦樂四重奏(Tel Aviv Quartet)第二小提琴首席,母親也是鋼琴家。他的父親在1979年至1983年擔任巴黎管絃樂團(Orchestre de Paris)的樂團首席,期間他也與父親旅居巴黎。他從小耳濡目染,跟著父母去聽室內樂、教堂音樂會,同時也彈鋼琴,但並沒有特別想要成為音樂家。爾後他到美國念威斯康辛州念高中,到了17歲才開始正式開始學習聲樂,從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ilwaukee)畢業後,到聖彼得堡音樂院(Saint Petersburg Conservatory)向俄羅斯指揮家穆辛(Ilya Musin)學習指揮。他在美國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的實習指揮時,與巴倫波因、法國指揮作曲家布列茲(Pierre Boulez)、印度指揮家祖賓梅塔(Zubin Mehta)一起合作。他在2009年至2011年間擔任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的助理指揮,目前在南非德爾班夸祖魯那他交響樂團(KwaZulu-Nat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擔任指揮。鮑伊可受訪時表示,他小時候聽流行音樂、搖滾樂,並沒有特別想要成為古典音樂家,但是仍然因為父母的緣故受到薰陶,浸潤在古典音樂。等到他積極學習古典音樂時,兒時的記憶也都回來,讓他在音樂廳裡尋找、重建幼時回憶裡的聲音。而他從聲樂起家的背景,也讓他能夠超越文字與肢體的語言,用歌聲示範演奏方式給樂團團員。而鮑伊可認為他受益最多的,是在聖彼得堡與穆辛學習到指揮的哲理。他相信指揮必須要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肢體語言和動作,把自己的意念傳達給樂團,同時也讓觀眾理解。同時,在聖彼得堡音樂院,他能夠在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作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教學的地方學習,並且聽歌劇、看芭蕾,讓他更清楚自己想要營造的聲音。身為古典音樂家,鮑伊可並不想要強迫所有人聽古典音樂,但是他鼓勵聽眾到音樂廳時,能夠放下過去自己對音樂的想像和成見,敞開心胸擁抱、欣賞,就能從經驗中獲得最大的樂趣和享受。(蘇立/台北報導)更多精采的《每日動一句》,請點這裡
http://www.appledaily.com.tw/animation/topics/141影片中、英文對照字幕如下:我認為身為音樂家
I think being a musician
是一輩子的學習經驗
is a lifelong learning experience
你永不會停止
you never stop
每一天都是新的發現
everyday are new discoveries
重新思考
and rethinkings of
你以為已經知道的事情
things that you thought you already knew音樂就是音樂
music is music
無論你怎麼稱呼
and whatever you call
好的音樂可以是
good music can be
好的流行音樂
good pop
好的搖滾音樂
good rock
好的民俗音樂
good folk
無論是什麼樣的好東西
good whatever it is
還有古典音樂
and also classical
爵士
jazz
福音
gospel
隨你所想
whatever you want
都可以是音樂
can be music每個人都有耳朵
everyone has ears
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音樂
and different sounds and different music
會吸引不同的人
appeals to different people我剛好在古典音樂這一行
I happen to be in the business of classical music
或是我們所謂的古典音樂
or what we call classical music
因為我喜歡
because I like
那些特定樂器的聲音
the sound of those particular instruments既然觀眾也是人
since the audience are also humans
他們會察覺到信號
they pick up on signals
他們會察覺到肢體語言
they pick up on body language
他們會察覺到那種
they pick up on the kind of
被創造出來的氣氛
atmosphere that's being created
而你得到的是一個合體
and what you get is a combination
來自觀眾
of the audience
人類識讀其他人類的手勢
humans reading other humans' gestures
指揮家、樂手
the conductor, the players
他們和樂器一起動的方法
the way the move with their instrument
他們在弦樂器上拉弓的方法
the way they draw bows on string instruments
他們吹氣進入管樂器的方法
the way they blow air into wind instruments
這一切
all of that
跟著被創造出來的聲音
together with the sound that's being created
創造出一個氛圍
creates an aura
創造出一個氣氛
creates an atmosphere
創造出一個能量
creates an energy
讓人類
that humans
用一種自然、潛意識的方法察覺到
in a natural, subconscious way, pick up on, you know
我想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感覺
I think this is what we call, feeling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情緒
this is what we call emotion, you know
把我們的所見所聞翻譯
the translation of what we see, what we hear
成為它讓我們所感受到的
into how it makes us feel盡情接受新的經驗
to just take a new experience to the fullest
所以去欣賞經驗
so to appreciate the experience
不是先去想
without thinking ahead of time
我會喜歡嗎
am I going to like it
我會不喜歡嗎
am I not going to like it, you know
符合我的口味嗎
is it to my taste
不符合我的口味嗎
is it not to my taste
忘掉這一切
forget all that
就是帶著開放的耳朵去
but go with open ears
開明的眼睛
open eyes
開展的雙臂
open arms
並且盡情享受經驗
and enjoy the experience to the fullest
全部接受並且擁抱
just take the whole thing and embrace it當你這樣做的時候
when you do that
當你這樣去接觸新體驗的時候
when you go like that to a new experience
你真的很享受
you really enjoy it
當然有些東西你喜歡
of course, some things you like
有些東西你不喜歡
some things you don’t
但是那沒有關係
but that doesn't matter
那是因為你去是
that's because you went to
盡情體驗那個經驗
experience the experience to the fullest
你去享受它
that you enjoy it
對它的體驗
the experience of it, you know
無論發生什麼事
regardless of what happens
無論長短
regardless of the length
地點或方法
the where or how

以色列指揮家鮑伊可。

上月是鮑伊可第5次來台灣演出。新象‧環境‧文創/提供

鮑伊可相信指揮需要用普世的肢體語言與樂團團員和觀眾溝通。新象‧環境‧文創/提供



以下文章來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603/1132120/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鉦昱翻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7p6436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